研工资讯 | 我校赴江西于都、瑞金开展2025年研究生资助育人“探寻红色脉络,汲取奋进力量”研学活动

发布单位:{发布单位}发布时间:2025-04-10浏览次数:130

       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进一步引导广大学子用脚步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,在实践中深刻体悟伟大的长征精神,2025年4月9日,我校研究生资助育人“探寻红色脉络,汲取奋进力量”研学团队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李颖的带领下走进赣南革命老区,先后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、叶坪革命旧址群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(二苏大会址),重温峥嵘岁月,感悟初心使命。

        清晨,研学团队抵达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(于都县)。纪念馆内泛黄的史料、锈迹斑斑的武器、栩栩如生的雕塑,将学员们带回1934年10月的那个夜晚——中央红军8.6万人在此集结渡河,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。在“渡河浮桥”复原场景前,学员们驻足凝视,聆听讲解员动情讲述“30万于都人民拆门板、捐寿木搭浮桥”的感人故事。随后,全体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,并在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庄严宣誓:“弘扬长征精神,勇担时代使命!”铿锵誓言回荡在贡水河畔,传递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,表达了新时代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坚定决心。

        下午,研学团队转赴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。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“摇篮”,也被誉为“红色故都”。在毛泽东同志旧居旁的“红井”边,自治区“00后话百年宣讲团成员”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的陈雨后同学,以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为题开展了第七十五期望道微课理论宣讲,深情讲述1933年毛泽东带领军民挖井解困的历史,“一口水井映照出共产党人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’的根本宗旨”。学员们手捧清冽的井水品尝,团队成员们纷纷感慨:“这口水井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提醒我们永远不忘‘挖井人’的奉献精神。”

        紧接着,研学团队来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(二苏大会址)。这座形似红军八角帽的建筑,见证了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。学员们抚摸大礼堂内斑驳的木椅,观看“人民政权从这里走来”专题展,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治国理政的实践探索。

        师生们在这一场鲜活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教学中,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、一处处历史场景,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艰辛历程,深刻体悟到信仰的力量如何穿越时空、历久弥新。带队教师总结道:“本次研学活动既是对革命历史的深情回望,更是对精神血脉的赓续传承,实现了资助育人与思想引领的深度融合,希望同学们将‘坚定信念、求真务实’的苏区精神和‘不怕牺牲、勇往直前’的长征精神转化为科研报国的动力。”下一步,学校将深化资助育人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交流融合,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,为培养既有家国情怀、又有过硬本领的新时代人才提供坚实保障。

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

在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庄严宣誓

望道微课理论宣讲